2018年7月26日至8月20日,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易•象•理——楊再春書法攝影展》在克羅地亞裏耶卡城市博物館舉辦🧑🏿🔬,將古老的中國書法藝術和攝影作品帶到克羅地亞。克羅地亞位於歐洲中南部,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之一。美麗的克羅地亞海濱城市裏耶卡🧫,被歐盟委員會評選成為了2020年“歐洲文化之都”主辦城市。此次楊再春先生作為受邀中國藝術家赴克羅地亞舉辦展覽,為中克兩國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橋梁。
7月26日👷♂️,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前克羅地亞駐華大使、克中友好協會主席司馬安教授(Professor Dr. Ante Simonić M.D.)及其夫人❤️,克中友好協會秘書長趙麗塔女士,裏耶卡市市長Vojko Obersnel先生參加了開幕式。裏耶卡城市博物館館長Ervin Dubrović先生主持了整場活動。
司馬安教授夫婦(右一右四),楊再春先生夫婦(右二右三)與嘉賓合影
開幕式上司馬安教授和市長分別發表了演講🚃,感謝楊再春先生作為克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將傳統的中國書法文化帶到裏耶卡✭,讓克羅地亞人民可以從書法藝術中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力量。隨後楊再春先生向大家講述了展覽的主要內容🙂↕️,並現場進行書法表演。在場的外國觀眾對展出的作品和現場的表演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反響熱烈🤷🏻♀️。司馬安教授代表克中友好協會向楊先生贈送了刻有古老的格拉哥裏語(Glagolitic script)的印章作為禮物。
趙麗塔女士帶領裏耶卡市市長欣賞作品
裏耶卡城市博物館館長主持開幕式
楊再春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2016年🧑🏽🦰,楊再春先生應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及前駐華大使司馬安先生及夫人趙麗塔女士之邀訪問克羅地亞✍🏿,在此期間🐢,楊再春先生接受了國立裏耶卡城市博物館的邀請,舉辦中克兩國藝術交流展🧑🏻🏭。2017年12月🏌️♀️,《克羅地亞今日攝影》展在北京楊再春藝術館成功舉辦🧑🏻🎓。如今,中國傳統書法走進裏克羅地亞耶卡城市博物館🫨,正是完成此次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環。
展覽分三個部分🧘🏿♂️,分別從“易”👨🏼🎤、“象”🐐、“理”(Changes•Images•Principles)三個部分展開對中國傳統書法文化的解讀。“易•象•理” 取自中國古老而內容豐富的哲學典籍《易經》。中國書法,從漢字造字,到書法審美,都是一種建立在人文情懷上的抽象視覺藝術。書法的黑👩🏼⚕️、白點畫交融的畫面,枯濕、濃淡、剛柔的筆墨👩🏿🎤,長短、疏密🍝☪️、連斷的章法🛀🏻,無不體現了陰陽交錯與消長的生命意識。
第一部分:求索•易♗。本部分展覽通過不同書體書寫的六個“樂”字,展示了隨著時間流轉,中國的文字與書寫方法產生了巨大變易(Changes)👱🏻。所有這些演變中,既蘊含著不同時代🚣🏻,人們提高文字實用性的創新嘗試,又展現出不同流派,書法家們發掘文字藝術性的執著求索🙅♂️。
書法六條屏《易》
第二部分🤽🏼♂️:問道•象。中國書法的形象(Images),來源於漢字初創時的基本構成🪄,又發展於不同書家長年累月的尋道問道中。本部分展覽將多種有鮮明特征的筆法、用墨與章法形式,以獨立藝術作品呈現並解釋,後又將這一系列元素綜合運用到一幅作品中。即便拋開書寫內容本身的含義🙋🏽♂️,亦可從中看到中國漢字強大的可塑性與豐富的多樣性⏪。
書法十條屏《象》局部 第三部分:美韻•理🛌🏿。自古以來,中國文人便將水墨畫與書法題詩相結合來描繪自然美景💭,抒發個人情感。在這個展廳中👓,楊再春先生通過攝影🧑🏽💻、詩詞、書法相結合的“影書合璧”方式,探索美韻本質(Principles)在當代的創新表現形式🕵️♀️。打印在宣紙上的照片對於風光景物有了更細膩的表現🧗🏼♀️,在與書法題詩完美融合後🏌️♂️,凸顯出作品的中國古典氣韻。
克羅地亞系列“影書合璧”作品(一) 從左依次:《港》《雲》《城》《海》
楊再春 攝於2016年
楊再春先生在現場進行書法演示
中👩🏽🏭、克👷🏼、英語詩歌《細語》及書法作品
趙麗塔 詩/ 司馬安 譯克語/ 楊再春 書
影書合璧系列作品(2)
楊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書法教育家🧑🏻🦽、攝影家。1962年-1966年就讀於EON4官网體育教育系⚰️,原EON4官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
圖文/ 楊再春工作室👩🏻🦼、新聞中心